| 房貸是銀行最優質的業務,現在樓市逐漸回暖,必須花更多的精力去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現在開始要打仗搶份額了,而他們所用的“武器”即是創新的房貸新品。存量房貸利率“打7折”的門檻已經被銀行自家“拆”低了很多。目前,7折優惠對廣大按揭買房的人來說已經不是難題。反倒在市場資金面充足的背景下,各家銀行紛紛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創新”房貸。雖然深發展的創新房貸產品“點按揭”業務剛推出便遭遇“暫停辦理”,但是沒有影響各銀行繼續推出此類產品的熱情,隨著活利貸、氣球貸、接力貸、隨薪供、消費易等產品的出現,銀行對房貸市場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銀行不得不使出各種手段。盡管國家規定,房貸最優惠利率不得低于7折,而且第二套房不能享受7折優惠,但實際上從5月份開始,銀行出現了很多貸款促銷的情況,尤其是各種變相降低利率的手法層出不窮。而除了新的貸款產品想方設法在利率上做文章外,銀行還在還款方式、還款期限等各方面不斷“創新”,以求吸引客戶。個人住房貸款已經網羅住大多數人的眼球。在北京房貸市場,仍然是四大國有銀行的天下。 |
| 在所有參與抽查的123個樓盤中,四大國有銀行用“建設銀行21%,工商銀行24%,農業銀行12%,中國銀行13%”這些數據,再次證明它們仍然是北京房貸市場的王者。這其中,工商銀行覆蓋所有樓盤中的30家,以24%的樓盤占有率拔得頭籌,建設銀行緊隨其次,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相對落后,樓盤占有率分別為12%和13%。雖然北京房貸市場風起云涌、群雄逐鹿,但四大國有銀行優勢明顯,行業霸主地位無可撼動,四大國有銀行再一次用強勁的實力捍衛了王者的尊嚴。 |
| 外資銀行進駐北京市場后,不少地產開發商和房奴對外資銀行產生了“好奇”。雖然外資銀行的介入讓內資銀行“心有余悸”,但事實證明內資銀行對于他們的到來并沒有過多驚慌,依然保持著房貸市場絕對領先的地位。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本土時間不長,在房貸市場上尚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我們不可否認,正是因為外資銀行的進入,促進了整體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房貸市場布局也將會出現新的創新與轉機。 |
| 《2009-2013年中國房貸行業市場調研及前景預測報告》詳盡描述了中國房貸市場運行的環境,重點研究并預測了其下游行業發展以及對房貸需求變化的長期和短期趨勢。針對當前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了我們對房貸市場發展的投資及戰略建議。本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數據、直觀的圖表幫助銀行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我們的主要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國家信息中心、海關總署、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等業內權威專業研究機構以及我中心的實地調研。本報告整合了多家權威機構的數據資源和專家資源,從眾多數據中提煉出了精當、真正有價值的情報,并結合了行業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宏觀與微觀等多個角度進行研究分析,其結論和觀點力求達到前瞻性、實用性和可行性的統一。這是我中心經過市場調查和數據采集后,由專家小組歷時一年時間精心制作而成。它是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洞悉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第一章 2008-2009年中國房貸市場發展經濟社會環境分析 |
第一節 2008-2009年中國房貸經濟環境分析 |
| 一、中國GDP分析 |
| 二、中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快速 |
| 三、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嚴重失衡 |
第二節 2008-2009年中國房貸產業環境分析 |
| 一、2009年中國土地交易市場景氣持續上升 |
| 二、2009年第一季度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態勢 |
| 三、2009-2010年建筑行業步入快速增長期 |
| 四、中國房地產中介行業發展概況 |
第三節 2008-2009年中國房貸產業社會環境分析 |
| 一、2008年中國社會民生環境現狀 |
| 二、中國居民消費結構漸趨多元化 |
| 三、汶川地震后的中國地產運行淺析 |
| 四、節能時代房地產發展形勢分析 |
| 五、房地產行業誠信受質疑 |
第二章 2008-2009年中國房貸市場發展的政策環境分析 |
第一節 2008年房地產及房貸業重大政策解讀 |
| 一、2008年房地產行業相關政策盤點 |
| 二、2008年底國家出臺房地產“三新政” |
| 三、金融30條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評析 |
第二節 2009年房地產及房貸業相關政策分析 |
| 一、新31號實施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評析 |
| 轉自:http://www.5269660.cn/R_2009-07/2009_2013fangdaixingyeshichangdiaoya.html |
| 二、信貸調整十意見明確國家房貸政策細節 |
| 三、《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初稿面世 |
第三節 2008-2009年房地產及房貸業相關法律法規介紹 |
|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
| 二、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 |
| 三、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
| 四、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條例 |
| 五、經濟適用住房開發貸款管理辦法 |
第三章 2008-2009年中國房地產行業運行形勢分析 |
第一節 2008-2009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概述 |
| 一、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進程 |
| 二、中國房地產景氣指數分析 |
| 三、2009年第一季度房地產市場運行數據解讀 |
第二節 2008-2009年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
| 一、中國房地產行業存在的三大弊端 |
| 二、近階段房地產運行面臨的風險 |
| 三、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諸多矛盾 |
| 四、我國房地產行業遭遇四大難題 |
第三節 2008-2009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策略分析 |
| 一、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措施 |
| 二、積極引導房地產市場規范化發展 |
| 三、協調房地產宏觀調控發展的建議 |
| 四、解決房地產困難的對策分析 |
| 五、經濟低迷狀態下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應對 |
第四章 2008-2009年中國房貸產業運行動態分析 |
第一節 房地產開發融資渠道與模式解析 |
| 一、中國房地產行業基本融資模式綜述 |
| 二、我國房地產融資市場的主要特征解析 |
| 三、REITs必將成為新形勢下房地產融資熱點 |
| 四、中國房地產行業融資面臨的難點及對策 |
| 五、淺析房地產融資市場的發展趨勢 |
第二節 2008-2009年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加速擴張現象解讀 |
| 一、我國商業銀行房貸快速擴張現狀淺析 |
| 二、我國商業銀行房貸快速擴張典型范例 |
| 三、透析商業銀行房貸快速擴張的潛在風險 |
| 四、商業銀行房貸業務市場擴張的相關建議 |
第三節 2008-2009年中國住房信貸與住宅市場的相關性評析 |
| 一、住房消費信貸與住宅市場的關系淺析 |
| 二、中美住房市場對住房消費信貸的依賴度比較 |
| 三、當前住房消費信貸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 |
| 四、房貸新政對住宅市場調整周期的影響判斷 |
| 五、我國住房消費信貸及住房市場發展的對策措施 |
第五章 2008-2009年中國房貸產業市場運行態勢分析 |
第一節 2008-2009年中國房地產貸款市場概況 |
| 一、新時期房地產信貸市場發展歷程 |
| 二、央行利率調整帶動房貸市場復蘇 |
| 三、房貸新政激化房貸市場矛盾 |
| 四、我國房貸轉按揭市場發展透析 |
第二節 2008-2009年中國房貸市場運行現狀分析 |
| 一、2008年中國房貸市場總體運行情況分析 |
| 二、2008年個人房貸市場運行分析 |
| 三、2009年前四月國內個人房貸市場強勁回升 |
| 四、2009年我國房地產開發貸款呈穩步回升勢頭 |
| 五、2009年第一季度房地產開發貸款情況簡述 |
| The mortgage industry market research and forecast report 2009-2013 |
| 六、2009年五月二手房貸市場形勢分析 |
第三節 2008-2009年中國房貸市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
| 一、我國房地產信貸市場存在的漏洞 |
| 二、房貸新政實施中面臨的障礙 |
| 三、加強房地產金融監管的對策措施 |
| 四、商業銀行房貸業務發展重點及建議 |
| 五、房地產開發企業信貸業務發展建議 |
| 六、完善中國房地產金融體系的對策建議 |
第六章 2008-2009年中國房貸區域市場運行格局分析 |
第一節 北京 |
| 一、北京房貸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
| 二、“國十三條”利好北京房貸市場發展 |
| 三、2009年初北京房貸市場大打優惠戰 |
| 四、2009年第一季度北京房貸市場運行簡析 |
| 五、北京公積金“組合貸”市場成效不佳 |
第二節 上海 |
| 一、上海房貸市場運行回顧 |
| 二、2009年第一季度上海房貸市場運行數據透析 |
| 三、上海房貸市場競爭局勢紊亂 |
| 四、上海房貸新政的實施效果分析 |
第三節 廣州 |
| 一、利率下浮影響廣州房貸市場競爭加劇 |
| 二、2009年廣州房貸市場運行狀況分析 |
| 三、廣州市場二套房貸政策實施情況 |
| 四、廣州七折房貸市場進展遲緩 |
第四節 深圳 |
| 一、深圳房貸市場運行態勢分析 |
| 二、深圳二套房貸政策發展解讀 |
| 三、深圳房貸斷供現象及其影響解讀 |
| 四、深圳房貸市場競爭激烈誘發信貸風險 |
| 五、深圳銀行業房貸市場面臨的風險及對策 |
第五節 其他地區 |
| 一、天津市場房貸新品層出不窮 |
| 二、重慶房貸市場增長 |
| 三、南京房貸市場發展 |
| 四、政策松綁武漢房貸市場成效顯著 |
| 五、外資銀行攪亂杭州房貸市場格局 |
第七章 2008-2009年中國房貸產業市場競爭態勢分析 |
第一節 2008-2009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
| 一、中國房地產競爭格局及發展模式 |
| 二、房地產企業的五大核心競爭要素 |
| 三、房地產市場中的低成本競爭戰略解析 |
| 四、房地產行業未來競爭趨向 |
第二節 2008-2009年中國房貸市場中外銀行競爭現狀分析 |
| 一、外資銀行在中國房貸市場的競爭力解析 |
| 二、外資銀行積極搶占我國房貸市場份額 |
| 三、2009年中外銀行競謀國內個人房貸市場 |
| 四、2009年房貸市場銀行業競爭升溫 |
| 五、銀行房貸市場大打折扣戰 |
第三節 2008-2009年中資銀行房貸市場競爭策略探討 |
| 一、發揮優勢加大自有資源的投入 |
| 二、圍繞客戶需求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
| 三、全力推進產品創新 |
| 四、加速房地產信貸業務優化 |
| 2009-2013年中國房貸行業市場調研及前景預測報告 |
第八章 2008-2009年中國房地產信貸重點銀行財務數據分析 |
第一節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一、企業概況 |
|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
| 三、企業成長性分析 |
| 四、企業經營能力分析 |
| 五、企業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分析 |
| 六、企業競爭力分析 |
第二節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一、企業概況 |
|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
| 三、企業成長性分析 |
| 四、企業經營能力分析 |
| 五、企業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分析 |
| 六、工行存量房貸調整新政出臺 |
第三節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一、企業概況 |
|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
| 三、企業成長性分析 |
| 四、企業經營能力分析 |
| 五、企業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分析 |
| 六、建行個人房貸業務增長快速 |
第四節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一、企業概況 |
|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
| 三、企業成長性分析 |
| 四、企業經營能力分析 |
| 五、企業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分析 |
| 六、招行房貸業務實施多元化突圍策略 |
第五節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一、企業概況 |
|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
| 三、企業成長性分析 |
| 四、企業經營能力分析 |
| 五、企業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分析 |
| 六、中信房貸產品主打高端市場 |
第六節 中國農業銀行 |
| 一、企業概況 |
| 二、2007-2009年農業銀行經營狀況分析 |
| 三、農行個人房貸利率變化情況 |
第九章 2009-2013年中國房貸市場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
第一節 2009-2013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前景展望 |
| 一、未來兩三年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 |
| 二、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方向透析 |
| 三、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良好市場機遇 |
第二節 2009-2013年中國房貸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
| 一、2009年房地產信貸市場發展前景透析 |
| 二、中國房貸證券化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
| 三、我國個人房貸市場需求潛力分析 |
第三節 2009-2013年國內二手房貸市場開發前景看好 |
第十章 2009-2013年中國房貸市場投資風險分析 |
第一節 房地產發展各階段的房貸風險特征 |
第二節 2009-2013年中國房地產開發貸款存在的主要風險與管理 |
| 一、政策風險 |
| 2009-2013 nián zhōngguó fángdài hángyè shìchǎng tiáo yán jí qiánjǐng yùcè bàogào |
| 二、市場風險 |
| 三、客戶風險 |
| 四、項目風險 |
| 五、法律風險 |
| 六、風險管理 |
第三節 2009-2013年中國銀行業房貸市場存在的風險與對策 |
| 一、淺析房地產市場周期與銀行信貸風險的相關性 |
| 二、銀行業房地產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透析 |
| 三、國內銀行業房地產信貸風險的應對之策 |
第四節 2009-2013年中國“雙軌制”下房地產信貸風險評析 |
| 一、房地產市場的“雙軌制”運行特征 |
| 二、“雙軌制”運行與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性 |
| 三、房地產信貸投機回報情況 |
| 四、“雙軌制”下房地產信貸潛在的風險及策略 |
第十一章 2009年金融危機環境下房貸市場運行態勢及應對策略探討 |
第一節 金融危機下房地產行業發展概況 |
| 一、次貸危機與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性 |
| 二、中美房地產行業發展比較分析 |
| 四、經濟危機通過三方面影響我國房地產市場 |
| 五、透析經濟危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負面效應 |
第二節 2009年金融危機下中國房貸市場的運行概況 |
| 一、美國房貸市場基本特征解析 |
| 二、金融危機下中國房地產信貸運行情況分析 |
| 三、中國住房抵押信貸市場潛在的危機探析 |
| 四、金融危機下銀行房貸糾紛迭起 |
第三節 2009年我國房貸市場應對次貸危機的對策 |
| 一、建立健全中國信用體系 |
| 二、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監管 |
| 三、預防和減少違約損失 |
| 四、應重視金融市場創新 |
第四節 中^智^林 2009年金融危機下農村信用社房貸的潛在危機 |
| 一、房價下跌帶來嚴重隱患 |
| 二、央行連續加息帶來的危機 |
| 三、放松信貸管理會致使風險增加 |
| 四、金融產品創新不科學將埋下禍根 |
| 圖表目錄 |
| 圖表 1 2006-2009年中國GDP季度增長率走勢圖 |
| 圖表 2 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各項經濟指標及增長幅度對比表 |
| 圖表 3 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GDP產值及同比增長趨勢圖 |
| 圖表 4 1992-2009年中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率對比圖 |
| 圖表 7 2003-2008年中國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趨勢圖 |
| 圖表 9 2008-2009年5月中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趨勢圖 |
| 圖表 10 2001-2007年中國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的增長情況 單位:平方米 |
| 圖表 11 2001-2007年中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歷年增長情況 |
| 圖表 12 2001-2007年中國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余額及增長情況 |
| 圖表 19 2007-2007年中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年度增長量與住房銷售量對比分析 |
| 圖表 20 2002-2008年上海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情況 單位:億元 |
| 圖表 21 2002-2007年上海住房成交價格走勢 單位:元/平方米 |
| 圖表 22 2002-2008年上海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年度增長量與住房銷售量對比分析 |
| 圖表 23 截至2008年11月7日各商業銀行出臺(包括市場傳聞)房貸新政執行細則情況 |
| 圖表 24 2008年上海公積金使用情況 單位:億元 |
| 圖表 25 銀行房貸優惠利率細則 |
| 圖表 26 北京樓盤四大國有銀行貸款占有率分析 |
| 圖表 27 北京樓盤商業銀行貸款占有率分析圖 |
| 2009-2013住宅ローン業界の市場調査および予測レポート |
| 圖表 28 北京樓盤擁有貸款銀行數量情況分析 |
| 圖表 29 2003-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銀行主要經濟指標一覽 |
| 圖表 30 2004-2008年中國銀行企業成長性指標 |
| 圖表 31 2004-2008年中國銀行凈利潤增長率變化趨勢圖 |
| 圖表 32 2004-2008年中國銀行資產增長率變化趨勢圖 |
| 圖表 33 2003-2008年中國銀行經營能力指標 |
| 圖表 34 2003-2008年中國銀行資產周轉率變化趨勢圖 |
| 圖表 37 2003-2008年工商銀行償債能力指標 |
| 圖表 39 中國銀行業業務構成圖 |
| 圖表 40 2007-2008年中國銀行人民幣、外幣業務經營指標一覽表 單位:百萬人民幣 |
| 圖表 41 2007-2008年中國銀行非利息收入 單位:百萬人民幣 |
| 圖表 42 2002-2009年第一季度工商銀行主要經濟指標一覽 |
| 圖表 43 2004-2008年工商銀行企業成長性指標 |
| 圖表 44 2004-2008年工商銀行凈利潤增長率變化趨勢圖 |
| 圖表 47 2003-2007年工商銀行資產周轉率變化趨勢圖 |
| 圖表 49 2003-2008年工商銀行資產收益率變化趨勢圖 |
| 圖表 70 2005-2008年中信銀行企業成長性指標 |
| 圖表 71 2005-2008年中信銀行凈利潤增長率變化趨勢圖 |
| 圖表 72 2005-2008年中信銀行資產增長率變化趨勢圖 |
| 圖表 73 2004-2008年中信銀行經營能力指標 |
| 圖表 74 2004-2008年中信銀行資產周轉率變化趨勢圖 |
| 圖表 77 2004-2008年中信銀行償債能力指標 |
| 圖表 79 2004-2008年農行凈利潤變化圖 |
| 圖表 82 中美房地產業內部構成的差異 |
| 圖表 83 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商品房銷售面積分用途結構 |
| 圖表 84 中國房地產開發業經營收入結構 |
| 圖表 87 中美房地產開發業異同比較 |
http://www.5269660.cn/R_2009-07/2009_2013fangdaixingyeshichangdiaoya.html
略……

如需購買《2009-2013年中國房貸行業市場調研及前景預測報告》,編號:03A5795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65號